近年来,竹乡古韵古蜀神木坊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,不断推陈出新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。在利店镇竹乡古韵古蜀神木坊文创园里,雕刻敲打声此起彼伏,工匠们正忙着将一块块木材雕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。“我们在设计这款小摆件时融入了竹元素,竹子代表着生命的柔韧与坚强,同时它有节节上升的寓意,展开的扇面代表一个人胸怀宽广和海纳百川的精神。我们从设计、选材、雕刻要经过20多道工序,从设计到成品大概要一个半月的时间。”专业花鸟雕刻师刘尚坤介绍。2009年,县级木雕传承人余霞创建竹乡古韵古蜀神木坊,这是一家以宅院为载体,以木雕为对象,成为传习技艺、生产创作的场所,既是工作室,也是传习所。
“我们把民间艺人、雕刻艺人融在一起,培养一批本地的工匠师,再整体规划一个雕刻技艺工作室,融入地域文化,打造一批文创文旅产品。”县级木雕传承人余霞表示。
竹乡古韵古蜀神木坊的金丝楠乌木雕刻技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近年来,这里的工匠们在一锤一斧、一刨一凿间孕育了一批能工巧匠,创作出精巧的木雕工艺品。“下一步,我打算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作品打造起来,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,结合当下生活实际,让文创作品、旅游产品更贴合现代的审美观,更贴合现在的生活需求。”余霞的创作规划清晰明朗。据了解,竹乡古韵古蜀神木坊创作的木雕题材广泛,造型优美,形象生动逼真,构图严谨统一,工艺精美细腻,雕刻图案主要有人物、动物和花鸟三大类,一块木雕需经过立意、线描、打坯、修光、装饰等工序方可出成品。工匠们在传承非遗技艺、坚守工匠初心中不断推陈出新,把有趣实用、充满中式审美的木雕文创产品推广到市场,让更多人接触并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。